侠盾研报网,专业研报大数据平台,收录各类研报、行业研报、券商研报、股票分析报告、行业研究报告等,已收录投研文档共计 32139706 份!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研报 > 投资策略 > 研报详情

天风证券-沪市公司监管锐评第四十一期 | 有所为有所不为,事中监管的逻辑与分寸-200924

上传日期:2020-09-24 09:14:00  研报作者:天风研究  分享者:qq76522404   收藏研报

【研究报告内容】


  说起财务造假、资金占用、违规担保、市场操纵等事项,往往市场反响强烈,投资者深恶痛绝。对这些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、严肃问责是人心所向。同时,也有进一步思考的声音:“如何早点防范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?办法在哪里?”这些问题很直接,与证券监管的模式、方法息息相关,也是当前做好科学监管、精准监管需要深入思考的事情。 可以拿个例子来做些讨论。有家公司近几年发展强劲,盈利指标、资产利用效率、偿债能力远超同行业,被普遍视为优质“白马”企业。但其过于“突出”的表现下,市场也不无疑问,认为公司项目建设期短、投入产出快,总觉得与同行业公司比起来,好得有点让人不放心。该如何处理,确实颇费斟酌。若是事前不分青红皂白,就纠问不休,哪怕到头来公司清清白白,其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市场形象也会多少受到影响。但若只是事后监管,公司如果真有问题,恐怕已是病入膏肓,处罚再严厉,也挽回不了已经造成的损失,社会成本明显较高。两难之下,事中监管的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了。如果说事前监管是一种“保姆式”监管,事后监管是一种“警察式”监管,那么事中监管就是一种“诤友式”的监管模式。 简单来说,事中监管就是在事项推进过程中,通过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,构建市场化的软约束,及时提醒、适当警示,起到预研预判、抓早抓小的效果。相较事前和事后监管,好的事中监管可以期待达到两种效果:一是引导公司通过信息披露“自证清白”,向市场解释真实情况,消除投资者疑虑;二是对可能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或风险隐患的公司,进行威慑和提醒,及时纠偏,在早期遏制风险隐患或违规苗头。进一步讲,成功的事中监管是让市场感受不到的监管,在投资者可能尚未察觉时,以相对柔性的监管行动让风险事项昭然若揭,或者风险隐患悄然化解,达到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效果。实践中,还要把事中监管与公告事后审核区别开来。打个比方,一个重大资产交易完成资产交割前,涉及多个环节,需要发布很多公告。对这些公告的审核是事后,在事项进展中开展的监管是事中监管。 事中监管的事项大抵分为三类。最常见的是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、不完整,通过督促其充分披露,让投资者看得明白、想得全面。前期,有家公司经营情况岌岌可危,打算启动破产重整。但在相关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,公司就急不可耐地发布公告。这种可能“乌鸡变凤凰”的事情难免引人遐想。在事中督促下,公司提示了破产重整投资人尚不明确、破产重整被受理还需满足诸多条件等不确定性风险。如此下来,市场上或隐或现、一厢情愿的认识也就随之消散,再要相信就是“信者恒信”,由其自担风险了。常见的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公告也是如此。这类协议通常看起来“高大上”、投资者预期很高,但其实际执行的时间很长,甚至根本没有约束力,论及具体的投资金额、预期收益、双方的责任义务等关键信息往往都尚未明确。这种情况下,如果公司只是畅想未来式的披露,投资者很可能“竹篮打水一场空”。事中督促公司把交易的不确定性和尚未明确的后续事项全面揭示,投资者才会掂量清楚,作出理性的投资决断。 再有就是信息披露事项存在需要关注的风险。通过事中监管,及时向市场充分提示风险所在,也引导公司在市场的压力下及早解决风险隐患。有家黄金贸易公司,突然披露拟与一家自称受联合国国际组织委托的公司签订45亿元的金币徽章订购协议。初看之下,是对公司的重大利好。但稍一深挖就发现,这家所谓大有来头的交易对手方早被市场传言涉嫌传销。事中监管以工作函的方式点出了这些交易疑点,公司很快主动公告终止了协议。再看去年市场热捧的工业大麻概念,不少公司明明没有相关业务,却想方设法要去蹭这个热点。连国家禁毒委员会也看不下去,指出工业大麻应用有严格规范要求,不能药用。事中监管及时要求公司充分披露是否具备生产能力、生产资质和应有场景等。难以自圆其说的情况下,公司明显收敛,市场上对相关概念的炒作也逐步降温。 第三类是相关事项可能隐含不当行为,如会计处理涉嫌违规、不当资产交易等。事中监管及时点出问题,引导形成市场约束。前期有家公司拟以2亿元的价格把自家的重要盈利资产出售给控股股东,甚至低于标的公司2.3亿元的净资产,其醉翁之意值得玩味。公开问询下,控股股东将收购价追加到3.15亿元。类似的,此前西水股份拟以1.55亿元接盘*ST游久为保壳甩卖的房产。问题是,西水股份自身处境艰难,核心资产天安财险面临上百亿元的兑付压力。为了当这个“活雷锋”,公司拿出仅有的自有资金不说,还得亏本甩卖所持的银行股权,到底图的是什么?事中问询把这些疑惑公之于众,公司最终在市场压力下放弃了交易。 当然,事中监管不能变成事中干预,需要符合科学监管、精准监管的要求,而不能是事事监管、事事参与。要把握监管分寸,实现分事项、分时段和分主体的精准监管,才能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。事中监管看似简单,但要寓监管于无形,既避免事前过度干预,又要防范违法违规给公司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,对监管的艺术和水平都是极大考验,绝非一朝一夕之功。 从实践经验看,事中监管能否恰到好处,要把握三项原则:一要有依据,二要有常识,三要讲方法。纸上得来终觉浅,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。前期,有家即将触及面值退市标准的公司发出一则公告,称引来一个“白衣骑士”,拟代控股股东偿还其所占用公司的7.9亿元资金及利息。按照规则,公司发布的公告要有事实依据。公司在即将触及面值退市的关键时刻发布这个公告,自然要讲清楚资金来源是否可靠、有没有实际支撑,要不然很可能闹个“大忽悠”。再看常识,万事万物总有其一般之理,超乎寻常的情况总需多些小心。这个“白衣骑士”自身资金紧张、资产乏善可陈,如此岌岌可危的情况下,要求公司多做些风险提示、让投资者多当心也是情理之中。还有方法的讲究,事中监管不能先入为主,可以通过柔性问询形成市场约束,既保持中性,又不轻易定性,让市场看到本次交易的不确定性,更多是要起到提示风险的作用,不能过刚过硬。其基本逻辑是,把相关的判断交给市场,把市场压力传递给公司。在这个案子中,也是通过日常问询起到提醒作用。事后看,代偿事项并未得到落地。事中监管起到了适当约束、提示风险的作用。 说到这,事中监管要做好其实挺不容易,最大的难题就是不要变成“吃力不讨好”的活。关键在于,监管对象在监管过程中难免会受到质疑和压力,也难免会有抱怨和不满。而监管者能否体现专业性和艺术性,既包含市场期待,又考验监管担当。换个角度说,如果完全放弃事中监管,对监管者来说可能是最简单的事情,但对市场而言却少了一层有力的守护,中小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可能更大。这么看下来,守好底线离不开事中监管,还是要做好预研预判、有所担当。当然,这跟目前的市场土壤密切相关。当市场越来越成熟,投资者专业能力更强、大家用脚投票更容易、市场机制的约束更有效,事中监管也就可以相应地谦抑一点。在这个意义上,监管工作不仅要注重依法依规,还要主动适应市场实际,与时俱进,以小的成本达到好的效果,这也是监管的弹性和温度所在。
 报告详细内容请查阅原报告附件
侠盾智库研报网为您提供《天风证券-沪市公司监管锐评第四十一期 | 有所为有所不为,事中监管的逻辑与分寸-200924.weixin》及天风证券相关投资策略研究报告,作者天风研究研报及上市公司个股研报和股票分析报告。
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,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,请联系我们,谢谢!